劳心劳力 亦知亦行——记上海市博文学校八年级学生学农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04-24 02:38:27   来源:博文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4月23日,博文学校在青浦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场所)——慈田自然劳动教育营组织举办了初二年级学农实践活动。

此次学农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首先是田间课堂——节气与农事专题讲座。讲座邀请了上海市优秀社区教育教师、夏阳社区学校的退休教师徐建龙作主讲。通过徐老师深入浅出、直观形象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了二十四节气由来、每个节气的含义、节气的交节时间、节气的分类、节气与农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在和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对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科学的认识和总结,凝结着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块活动内容是农耕文化科普活动。同学们在基地金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传统农耕器具展示厅。木犁、水车、风车、割耙、耘耥、连枷……一件件陌生传统农耕器具让学生们充满好奇与遐想。通过金老师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同学们知道了各种农具名称、用途、使用方法, 同时也感受到旧时劳动人民在农田耕耘中的不易和艰辛,深深体会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含义。同学们在感慨旧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再一次接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三块活动内容是重头戏——平整土地、玉米栽种。活动之前,基地安排了一个“我对玉米知多少”科普活动。基地的金老师简明扼要为同学们介绍了玉米的科目、别名、成长期、收获期、烹饪方法及玉米的用途、功效。听完介绍后,同学们分成8组,在基地老农的带领下平整土地、玉米栽种。翻土的翻土,种植的种植,浇水的浇水,团队配合,热火朝天。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零星小雨,也阻挡不了同学们的满腔热情。在种植的过程中,老农们时不时提醒同学们种植玉米间隙应该多大,深度应该种多深,并阐述了为什么要这样种。每个同学都特别认真按要求操作。同学们在栽种下一颗颗幼小的玉米秧苗时是那么的憧憬,大家纷纷表示等玉米成熟了,要来基地亲自采摘自己种下去的玉米,收获他们亲自种下的果实!

最后,基地为了让今天前来参加栽种玉米的同学们提前品尝这款玉米味道,采摘了基地前段时间种植成熟了的同款玉米煮给同学们品尝。通过栽种玉米后再吃上热气腾腾的玉米同学们特别地感觉到时那么的软糯香甜,回味无穷。

踏上返校途中,大家谈了此次学农活动的感受。有的同学说学农活动,不仅让我们明白了劳动的辛苦,更让我们领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还有的同学说劳动不止于辛苦,还带有微微苦涩的甘甜,并伴有初出井底首望辽阔天空的滋味,这些感受都是我们平时在学习生活中触摸不到的;有个同学感慨道作为一个劳动者,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劳动有利于同学们走出校园,体验生活,丰富课余时间,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感受,画面好不生动,也为此处活动作最全面的总结。

分享到:
相关信息